【印心宗门】上师信函回复
2017-05-22
【印心宗门】上师信函回复
来信已阅。知你对修法的过程有些模糊不清,兹就来问,逐条回答如下:
(一)未能透过“清闲”这一关。关于此点,只要知道着清闲亦是病,不去著它。眼下虽不能一时除尽,但努力做去,久久自然能消尽,不必急在一时。如不知是病,以为清妙,则内守幽闲、坠入迷惘矣。昔药山坐石次,其师石头问:“你做什么?”药山曰:“什么也不为。”头曰:“什么也不为,莫非闲坐么?”山曰:“闲坐即为也。”头曰:“如是,如是。”你看他师徒对语,可见落在清闲处,即非是矣。
(二)记忆力忽好忽差,此用功人未翻身之通病。等你死后复苏,即无此病矣。
(三)讲课紧张心跳:(1)未习惯;(2)爱面子。恐怕讲得不好;(3)背包袱上阵。有此数端,岂有不心跳之理?此皆着相,心未空尽之病。你但一切放下,如入无人之境,无讲与听讲者,则心平气和,妙义油然而生矣。
(四)打坐昏沉。如睡着即无用。如似睡非睡,内里仍了了分明,乃昏定。此时不用提持,如投石水中,任其一沉到底,则豁然开朗。一提反而坏事。日间事务多,打坐不得力,乃定功不够也。所以做事时不作做事想,方可心空无住也。
(五)“外境来时,感觉灵敏,念起即觉,但想要去掉却难。”此语矛盾,果能念起即觉,还要去个什么?《圆觉经》云:“知幻即离,离幻即觉。”既然妄念起时已经觉了,妄念即化于无形,根本没有东西了,还要除个什么?如果说,妄念起时虽已知道,但还在头脑里盘旋不去,那你根本未觉,还是着在相上。那就要禅锤打死这着境的妄心。你如用“忘”字得法,大可用之。
(六)授课应该备课,但不要执著。穿衣吃饭,无取无舍,一种本怀自尽,即是大道。遇不平常处,凛觉而化之。此等工夫,原不是一蹴而就的,须经千锤百炼才行。你还年轻,只要努力向这个目标奋斗,自有水到渠成之日,望你好自努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