凡僧虽不能降福,但修福须敬凡僧 !
2017-05-21
凡僧虽不能降福,但修福须敬凡僧 !
玄奘大师(602年—664年),唐代著名高僧,法相宗创始人,因精通佛教经律论三藏被尊称为“三藏法师”。与鸠摩罗什、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。为探究佛教各派学说分歧,玄奘大师于贞观元年一人西行五万里,历经艰辛到达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取真经。前后十七年学遍了当时的大小乘各种学说,共带回佛舍利150粒、佛像7尊、经论657部,并长期从事翻译佛经的工作。大师及其弟子共译出佛典75部、1335卷,包括《大般若经》《心经》《解深密经》《瑜伽师地论》《成唯识论》等。著有《大唐西域记》十二卷。
玄奘大师说:
“昆山有玉,但是混杂泥沙;
丽水产金,岂能没有瓦砾?
土木雕成的罗汉,敬奉就能培福;
铜铁铸成的佛像,毁坏则会造罪;
泥龙虽不能降雨,但祈雨必须祈祷泥龙;
凡僧虽不能降福,但修福必须恭敬凡僧。”
唐太宗听后恍然大悟说:“我从今以后即使见到小沙弥,也应如同见佛一般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