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护持出家僧众

2017-05-20

如何护持出家僧众

现在,不管是城市还是山区,清净的修道场所已经很少了,特别是一些开放的寺院,每天车水马龙,人来人往,川流不息,喧闹嘈杂,将寺院里搞得是乌烟瘴气,如市场一般。买卖交易,高声喧哗,实在叫人难以辨别,是市场还是道场?一些在家人也打着学佛的幌子,在寺院里做起了买卖。本来建筑道场,是为了接引俗人,做为入道之缘,开出离之路,而今却成了一些俗人赚钱的市场!


       一个真正的信佛居士是不会这样做的,他们知道寺院乃是四众弟子修道的场所,所以来到寺院后,不会高声喧闹,惟恐打扰一些静坐的出家师父。也不会去谈论你长我短,是是非非等与修道无关的话题。他们懂得在这片清净肥沃的福田里,随种一善,乃至合掌,都能结出菩提大果来。

如《法华经》所云:“若人散乱心,入于塔庙中,一称南无佛,皆共成佛道。”更何况束身摄意,静默一如,言谈举止,进退俯仰都合乎轨度,专心一意修习善法,护持三宝的人呢!我相信这样的人,“神识早已栖净土”,只是“暂寄客栈在娑婆。”

     《行事钞》云:“天竺国(印度)的白衣居士,凡来到僧伽蓝中,一定要穿戴整齐,先在寺庙门外,恭恭敬敬地向里一拜,进到门里,又向上一拜。然后,默然安详地向里走,先来到佛前,顶礼三拜后,再绕佛三匝,梵呗赞叹佛的功德。礼完佛后,面对着佛倒退出来。然后再来到众僧门外,向里一拜,再入门。先顶礼上座师父,次顶礼第二上座,乃至顶礼到最后,每人礼一拜。若师父多,总礼三拜就可以了。“

   现在,已经没有人行此法了,特别是有特殊身份的白衣居士,来到寺庙后,不礼佛,也不礼僧,反而让出家人去迎接他,款待他,出家人招待得稍有不周,嗔恨心就生起来了,甚至是出言不逊,将出家师父当成服务员来使唤。也不想想自己有多大的福报?能消受得起人天师,僧宝的服侍吗?纵然你认为自己很有福报,那么在你享受僧人为你服务的一刹那,我想,你的福报就已经没有了。

在《四分律》中记载:优填王和宾头卢尊者是好朋友,也是尊者的在家弟子,优填王每天早晚都去问讯尊者。有一个不信乐佛法的大臣就对国王说:“大王!为什么每天早晚都要去问讯这个贱职业的人?您是一国之主,他见到您 来,也不起身迎接!“

  优填王说:”明天早晨,我还去问讯,如果他还安坐在房内不出来,我就把他杀了!“

  第二天早晨,宾头卢尊者远远的看见国王来,心想:”此王现今怀着恶心而来,我若不起身相迎,他便杀我,杀我便堕地狱。我若起身迎接。他即失去王位。我是让他失去王位,也不要他堕入地狱!“即便起身相迎,先打招呼:

    ”善哉!大王!“

     国王问言:”你今天为什么起身迎接我呢?“

     尊者答言:”为你的原故。“

     国王说:”昨日为什么不起身相迎呢?“

     尊者说:也是为你的原故。”

     国王问:“为什么说是为我的原故?”

     尊者回答说:”你昨天是怀善心而来,今天是怀恶心而来,若我不起身相迎,你便杀我,杀我便堕地狱。若起身相迎,你必失去王位,所以我想,宁让你失去王位,也不愿让你堕入地狱,所以起身相迎。“

     国王怀疑的问:”我能失去王位?“

     尊者说:“一定失去。”

     又问:“什么时间?”

     尊者说:“七日后!“

     优填王即回到拘睒弥国。修治城堑,积囤粮食,聚集军队,守城警备,到第七天傍晚,平安无事。优填王就对群臣说:”沙门打妄语!“所以就放松了戒备之心,带领着宫娥彩女们在恒河中游戏。因为早就听说过,优填王善能调伏大象,就派一个武士,藏在大象的肚子下面,放在恒河岸边吃草。优填王见有野象跑来,就前去捉象,结果被郁禅国国王捉走,七年以后,才逃回来。

南北朝时的僧稠大师,有一天,齐国的文宣帝特地来拜访他,他却坐着不肯到门外去迎接,弟子们就对他说:“今天来的可是皇帝,请师父屈驾到门外去迎接一下吧!”

  僧稠大师仍然坐着连动也不动一下,齐文帝并不因此而责怪他。皇帝走了以后,僧稠大师说:

  “告诉你们,并不是我喜欢在皇帝面前摆架子,不去迎接他。因为过去在佛陀时代,有一位宾头卢尊者,就因为到门外七步去迎接优填王,致使优填王失去国七年,才又恢复王位。我身为人天师范,我不愿出去迎接齐文宣帝而使他损了福德,我坐在这里,祈求他国基巩固,对他已经是很尊敬了!”


还有赵州禅师,有一天赵王来拜访他,走到他床前,他仍不起床,就睡在床上说:

    “我身体不好,年纪大了,没有气力起来迎接你,非常抱歉。”

  赵王听后,不但没生气,反而对他更加恭敬。回去以后,命令手下大将军,备办了非常丰厚的礼物,送去供养禅师。将军到时,禅师立即走到门外去迎接他。将军走了以后,门下弟子觉得很奇怪,就请问师父说:

    “先前皇帝拜访时,师父不下床,现在一位将军来了,师父反到门外去迎接他,和他说话,这不是轻重颠倒了吗?”

    禅师回答说:“对上等的人来见我,我就睡在床上迎接他,我要以本来面目对他。对中等的人,我就在客堂和他见面。对下等的人我就到门外去迎接他,因为我要用世俗人的礼貌去对他!” 

从上面的几个公案看,所以,居士来到寺庙里,就不必要求出家师父对你们如何礼敬和待遇了,这对你们并没有什么好处!

  《出家因缘经》云:“居士入寺,应将刀杖杂物等,放在寺院外面。然后进寺,应顺佛右绕而行,从西边进,从东边出。如果有因缘妨碍非得左不可,心中也要观想佛在我右边。入时,出时,都应该转面向佛。”

  《行事钞》云:“若有因缘在寺院止宿,不得卧僧床席,应用自己的床单垫在上面。不可以睡卧沙门被褥,或言笑调戏说非法事等。”

  因为,僧中所用的一切物品,都是施主为得福报而布施来的。作为一个居士,应该自己设供,供养众僧。又怎能去用损别人所供养的东西呢!不但自己失福,也损失别人的福报.

  《行事钞》云:“不得坐僧床席,轻慢僧故。世俗中的达官贵人,其床席尚不得卑贱之人坐卧。更何况沙门,乃是出世高僧·人天师范,其床坐又岂是俗人可随便坐卧的呢?”所以,居士们来到僧人寮房,师父不叫坐时就不坐,若叫坐时,就坐在椅凳上。”

  《行事钞》又云:“出家人没有睡,不得先睡,为除骄慢习气故。第二天早上,应先出家人而起,为修恭敬法故。”在家居士被烦恼琐事所缠缚,难得清闲,来到寺院,亲近三宝,听闻佛法。如果还像在家时一样懒惰,早睡晚起,任意放纵。那么就失去来寺院的意义了。

  女居士来到寺院,必须收摄身心,恭敬肃穆,尊从出家人指令,按次第上香,一心供养无上至尊三宝,内心深生惭愧,生女人中不得自由,与殊胜妙法,无缘修持,一何苦哉!应于五欲系缚,深生厌离。

“不得单独入僧寮或坐在比丘床上。不得在男子上面坐,乃至画眉假饰,形象语笑,非法调戏等。”

  《爱道经》云:“女人有八十四态,迷惑于人,使不得道。”这涂粉画眉,正是八十四态之道。世间有一句俗语说“女为悦己者容”,为了使心爱的男子注意到自己,才打扮得花花绿绿。如果一个学佛的女居士,做这般打扮,来到寺院中,就有一点“大不敬”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