选择分类

更年期吃生甘草还是吃灸甘草

16-08-23
众和疗愈健康中心
微信号:ZHLYhealth

因为中医的博大精深,源远流长,在治疗一些疾病上面,有西医所不可比拟的效果。所以现在也有许多人患病后,喜欢找有经验的中医来为自己看病治疗。但是因为我们的见识不足,常常会对一些中药辨别不清,有一些中药的名字差不多,是不是就是一种中药呢?比如炙甘草和甘草一样吗?


处方中写甘草,一般指生甘草。为原药材除去杂质,洗净,润透切片,生用入药者。炙草又名炙甘草、蜜甘草、蜜炙甘草。为生甘草片用蜂蜜拌匀,再炒至不粘手取出摊晾,然后入药者。

甘草与炙甘草的功效与应用不同,特别是古代方剂中生甘草与炙甘草应用区别明显.不可互相代用:


炙甘草的功效

一、补阴为主,如清.柯琴《伤寒来苏集.伤寒附翼》指出本方以“生地为君、麦冬为臣、炙甘草为佐,大剂以峻补真阴,开来学之滋阴一路也。”清.田宗汉《医寄优阴论》也认为本方是“滋阴之祖方”。


二、补血为主,如以清.唐容川为代表的一派医家认为炙甘草汤是 “补血之大剂”。


三、气血双补,如以金.成无己《注解伤寒论》为代表,认为炙甘草汤的功效当为气血双补。“益虚补血气而复脉”。


生甘草的功效
1.用于心气虚,心悸怔忡,脉结代,以及脾胃气虚,倦怠乏力等。
2.用于痈疽疮疡、咽喉肿痛等。可单用,内服或外敷,或配伍应用。
3.用于气喘咳嗽。可单用,亦可配伍其他药物应用。
4.用于胃痛、腹痛及腓肠肌挛急疼痛等。

5.用于调和某些药物的烈性。另外,在许多处方中也常用本品调和诸药。


甘草其实指的是生甘草,和炙甘草的是不一样的。首先是制作的方法不一样:生甘草是甘草生而入药,而炙甘草是生甘草经过加工而成的中药。其次是二者的功效不一样,而且两者不可以相互的代替,在服用的时候,一定要注意,不要混淆。


生甘草:甘,平。归心、肺、脾、胃经。

其功能和主治是:补脾益气,清热解毒,祛痰止咳,缓急止痛,调和诸药。用于脾胃虚弱,倦怠乏力,心悸气短,咳嗽痰多,脘腹、四肢挛急疼痛,痈肿疮毒,缓解药物毒性、烈性。

炙草又名炙甘草、蜜甘草、蜜炙甘草。为生甘草片用蜂蜜拌匀,再炒至不粘手取出摊晾,然后入药者。偏于润肺和中。炙甘草能补脾益气,临床用量特大,出口量大。除药用之外,食品上也大量用甘草做糕点添加剂,它的甜度是蔗糖的百倍。


另外,介绍一下著名炙甘草汤。

炙甘草汤,是以炙甘草为主要原料制成的汤。源于汉代张仲景《伤寒论》,原文曰:“伤寒,脉结代,心动悸,炙甘草汤主之。”由炙甘草、生姜、桂枝、人参、生地、阿胶、麦冬、麻仁、大枣、清酒组成。


适应症:心脏瓣膜症、心律不整、心内膜炎、贫血、交感神经紧张症、高血压、甲状腺机能亢进症。


从相似点来说,二者都是偏补的中药,有着补气血和调阴阳的效果,甘草被称为百草之王,它的药效是非常好的,在生活中也被常用来做止咳平喘、清火润肺的药物,同时它对肾脏的调节效果也很好,以上就是关于生甘草与炙甘草的区别,希望对您有所帮助。


甘草补脾益气,清热解毒,祛痰止咳,缓急止痛,调和诸药。用于脾胃虚弱,倦怠乏力,心悸气短,咳嗽痰多,脘腹、四肢挛急疼痛,痈肿疮毒,缓解药物毒性、烈性。


甘草的作用
1、用于心气虚,心悸怔忡,脉结代,以及脾胃气虚,倦怠乏力等
前者,常与桂枝配伍,如桂枝甘草汤、炙甘草汤。后者,常与党参、白术等同用,如四君子汤、理中丸等。
2、用于痈疽疮疡、咽喉肿痛等
可单用,内服或外敷,或配伍应用痈疽疮疡,常与金银花、连翘等同用,共奏清热解毒之功,如仙方活命饮。咽喉肿痛,常与桔梗同用,如桔梗汤。若农药、食物中毒,常配绿豆或与防风水煎服。
3、用于气喘咳嗽
可单用,亦可配伍其他药物应用。如治湿痰咳嗽的二陈汤;治寒痰咳喘的苓甘五味姜辛汤;治燥痰咳嗽的桑杏汤;治热毒而致肺痈咳唾腥臭脓痰的桔梗汤;治咳唾涎沫的甘草干姜汤等。另风热咳嗽、风寒咳嗽、热痰咳嗽亦常配伍应用。
4、用于胃痛、腹痛及腓肠肌挛急疼痛
常与芍药同用,能显著增强治挛急疼痛的疗效,如芍药甘草汤。
5、用于调和某些药物的烈性
如调味承气汤用本品缓和大黄、芒硝的泻下作用及其对胃肠道的刺激。另外,在许多处方中也常用本品调和诸药。

此外,现代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,常与乌贼骨、瓦楞子等同用。本品尚兼有利尿作用,故常以干草梢作治疗热淋尿痛的的辅助药。


实用验方


治荣卫气虚,脏腑怯弱,心腹胀满,全不思食,肠鸣泄泻,呕哕吐逆

人参(去芦)、茯苓(去皮)、甘草(炙)、白术各等分。上为细末,每服二钱,水一盏,煎至七分,通口服,不拘时。入盐少许,白汤点亦得。


治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

甘草四两(炙),干姜二两(炮)。 上药细切,以水三升,煮取一升五合,去滓,分温再服。


治少阴病二、三日,咽痛,与甘草汤不差者

桔梗一两。甘草二两。 上二味,以水三升,煮取一升,去渣,温分再服。


治失眠、烦热、心悸

甘草一钱,石菖蒲五分至一钱。水煎服。每日一剂,分二次内服。


治疟疾

甘草二份,甘遂一份。共研细末,于发作前二小时取用一分放肚脐上,以胶布或小膏药贴之。


治妇人脏躁,喜悲伤,欲哭,数欠伸

甘草三两,小麦一升,大枣十枚。上三味,以水六升,取三升,温分三服。亦补脾气。


治痘疮烦渴

粉甘草(炙)、栝楼根等分。水煎服之。


治阴下湿痒

甘草一尺,并切,以水五升,煮取三升,渍洗之,日三、五度。


治农药(1059、1605、4049等有机磷制剂)中毒

甘草四两,滑石粉五钱。用时将甘草煎汤,冷后冲滑石粉顿服。一日连服三次。

治饮馔中毒,中砒毒

甘草伴黑豆煮汁,恣饮无虞。(《本草蒙筌》)


治铅中毒

生甘草三钱,杏仁(去皮、尖)四钱。二味煎服,一日两次,可连服三至五天。


肺痿(头昏眩,吐涎沫,小便频数,但不咳嗽)

用灸甘草四两、炮干姜二两,水三升,煮成一半,分几次服。此方名甘草干姜汤。


肺痿久嗽(恶寒发烧,骨节不适,嗽唾不止)

用灸甘草三两,研细。每日取一钱,童便三合调下。


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

甘草12~20克。水煎,早晚分服。


低血压

甘草、五味子各6~12克,茯苓15克。每日1剂,分2次煎服或泡茶饮。


肺结核
甘草50克。每日1剂,煎计分3次服用。

往期回顾
返回顶部